- · JGR-A: 青藏高原调控东亚夏季风对全球海表温度异常的影响机制[11/23]
- · AOSL出版“基于CMIP6试验的气候变化评估、归因和预估”专辑文章[11/20]
- · CD: 青藏高原和北极混合相云辐射效应的异同[11/20]
- · AAS: 华中地区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光学与辐射特性与污染防控[11/17]
- · QJRMS: 对流解析模式更准确刻画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特征[11/13]
- · AE: 再分析资料中气溶胶光学厚度在四川盆地的可信度及统计特征[11/10]
- · SA: 减排使北大西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成为海洋吸热的中心[11/07]
- · AAS封面文章: 我国地表臭氧和PM2.5浓度在城市与非城市地区的时空差异[11/06]
环渤海近海岸雾产生的天气条件及边界层特征分析
作者: 田梦 [1] 吴彬贵 [2] 黄鹤 [2] 王兆宇 [3] 张文煜 [1]
关键词: 雾 气象观测 低空急流 天气系统 大气边界层
摘要:利用渤海沿岸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四分量辐射仪和超声风速仪等多种观测反演资料,并结合常规站点气象资料,卫星云图,浮标气象水文观测和FNL(Final)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6年12月17~19日一次环渤海大雾个例产生的天气水文条件以及边界层垂直分层的辐射和湍流特征.研究发现:(1)此次大雾出现在大陆低压前部、入海高压后部的西南低空急流控制区域,与强急流相伴的暖湿平流输送为雾区提供了稳定的逆温和持续的水汽积累,非常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2)水汽通量的分布与低空急流的移动密切相关,近地面比湿的增速与低空急流的强度成正比;(3)由于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增湿了环渤海低层大气,从而增强了大气辐射的衰减效应,导致雾形成前向下短波辐射逐渐减小,向下长波辐射不断增加,净辐射在大雾形成后趋近于零;(4)逆温有效抑制了湍流的发展,近地层湍流动能和摩擦速度微弱.